皖南医学院“医路铸魂”志愿服务队参加中国华电集团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
皖南医学院“医路铸魂”志愿服务队参加中国华电集团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
3月28日,“医路铸魂”志愿服务队作为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团队,受邀参加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年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,并作为全国首个分享团队登台展示项目成果。团队负责人黄宇、项目汇报人丁希雅代表全体队员,向全国青年志愿者传递了“以医学专业赋能公益,以青春担当铸就使命”的志愿精神,获得与会嘉宾高度评价。
在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,“医路铸魂”志愿服务队凭借“党建领航、专业筑基、公益为民”的实践模式,从数千支队伍中脱颖而出,斩获金奖。此次华电集团交流会中,华电团队再次以“金奖标杆”身份亮相,成为全场焦点。
![]() |
|
图一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现场 |
团队负责人黄宇在经验分享环节,以“遗路有爱”项目为例,深度剖析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逻辑:“为什么做?——以社会痛点为起点。”黄宇指出,遗体捐献是医学教育的基石,但传统观念与认知缺失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志愿服务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要为时代难题开良方。“怎么做?——用专业创新破局。”他详解团队“党建领航、科技助力、人文浸润”的三维路径,强调志愿服务需扎根专业优势,构建可持续模式,才能让善意转化为长效影响力。“做得如何?——以实效回应期待。”黄宇列举数据:项目辐射全国52县区,“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言良师的无私馈赠,更是青年用行动书写的生命答卷”。
|
图二 志愿者黄宇做经验分享 |
交流会上,项目汇报人丁希雅以大赛获奖时的完整内容,再度演绎《遗路有爱——遗体捐献公益事业赋能行动》的动人篇章。她以“中国好人”马本萱的曲折捐献故事为引,结合视频、数据图表与AI技术还原的“数字婚礼”场景,生动呈现团队首创的“1314”志愿服务模式。从 “遗爱驿站”的温情服务,到“生师比从60:1优化至10:1”的医学教育突破,从304户捐献家庭的精准帮扶到15名队员签署捐献志愿书的身体力行,丁希雅用“专业+情怀”的双重叙事,诠释了“让死亡成为生命教育的起点”的深刻意义。当提及陈竺院士“你们让捐献者感受到温暖”的评价时,现场掌声雷动,不少嘉宾感叹:“这是医学人文与青年担当最美的融合。”
|
图三 志愿者丁希雅现场汇报项目 |
结合“遗路有爱”的实践经验,黄宇进一步提炼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特质:一要精准锚定需求——从“社会需要什么”出发,而非“我们能做什么”。二要获取资源,寻求多方合作——精心实施计划。三要构建闭环生态——让项目自我造血。
“医路铸魂”团队以青春热忱诠释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——用专业守护人间烟火,以担当铸就精神丰碑。此次交流会的成功展示,既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,更是新征程的起点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共建、拓展服务领域,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蓝图中,书写皖医青年的炽热担当!
唐微、丁希雅/文
徐守龙、胡辰悦/摄